[遊記]倫敦中國城大爆吃

歷經了一番波折終於抵達倫敦,為了撫平自己受創的心靈,我一路衝往蘇活區。

//

或許多數人到了倫敦會盡量找當地美食,就算不是英國食物,也會吃些特色小吃和餐廳。但對於已經在亞洲美食沙漠─荷蘭─生活了許久、而且已經一年沒回台灣的我來說,我最感興趣的只有在倫敦的各種亞洲食物,畢竟倫敦是移民大城市,有許多異國美食,當然也包含我所熟悉的亞洲食物:台式、日式、韓式,樣樣都來。訂好機票後我就瘋狂地在Google Map上尋找各種亞洲食物,放大再放大,生怕錯過任何目標。

//

抵達倫敦市中心時已經將近中午,剛好以午餐開始這趟旅程。

我的第一餐選的是滿多人都聽過的燒肉LIKE(Yakiniku Like)。標榜「一個人也可以享受燒肉」的燒肉Like在台灣也有分店,之前我還在台灣時便對他很好奇,但還是從來沒吃過,沒想到竟然在倫敦吃到了。

//

大約12點左右抵達,店裡大概八九成滿,店裡客人有四人團體、兩兩組合,也有不少一個人來吃的,這確實讓獨身食客感覺安心。

其實在日本,「燒肉」這個概念專指牛肉,比較少用其他肉當主餐,但幸好燒肉LIKE在十幾種不同的牛肉套餐外還推出了一個豬雞混合的餐,不吃牛肉的我當然想都不用想就選了這個我唯一能吃的餐,再配上一杯啤酒,完美。原本不想大中午開喝的,但早上折騰的那一番讓我這時好想來杯清爽的啤酒。

點完餐沒多久餐點就上桌了。套餐除了肉以外,還有白飯、味噌湯、沙拉、小菜,營養均衡,也可以適時轉換口味。整體表現中規中矩,不會有太大的驚豔感、但也不雷。

雖說如此,能一個人輕輕鬆鬆吃到燒肉還是很開心,好希望荷蘭也開這麼一家店。

吃完後發現店裡已經完全客滿了,外面還排了七八個人,生意挺不錯。

總花費:16.90英鎊(餐加酒)

//

吃完午餐後我挺著飽飽的肚子,繼續我的亞洲食物獵食之旅。

我的下一站是熟悉的台灣味,艋舺雞排和迷克夏。這兩家離很近,都在中國城裡面,過個紅綠燈就到了,剛好搭成一個組合。

而中國城距離燒肉LIKE很近,走路過去也才四分鐘;但在吃我的「下午茶」之前,還是得先把胃裡沉甸甸的肉肉們消化完才行,否則應該會吃到吐出來。

所以我走到中國城後,並沒有直衝雞排店,而是先在城裏面繞繞。倫敦的中國城規模很大,有好幾條街,入口除了有大大的牌樓外,上面還掛了紅燈籠,著實很有「唐人街」的感覺。

中國城少不了的當然是各種亞洲餐廳,除了中餐外,台餐、日餐、韓餐、越餐等等也有,而且中餐廳還細分了各種菜系,看你要川菜、粵菜,任君挑選(雖然我聽說中國城裡的餐廳不太好吃,但我畢竟沒吃過,無法就這部分給出任何評論)。

食物部分還有類似自助餐的店,看了令人感到十分懷念。另外,甜品當然不可少,各種手搖飲店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鮮芋仙!),也有中式烘焙坊、日式烘焙坊,很希望自己再多幾個胃來容納這些食物。

在吃以外,還有中醫診所、亞洲超市、中文書店、專門開給華人的律師事務所等等,目不暇給。

//

走出中國城沒幾步則有間很大間的樂高專賣店,身為長年樂高粉的我當然也決定去朝聖一下。

星期六的下午屬於旅遊高峰期,所以外面排了長長的隊伍,但隊伍消耗的速度很快,排沒多久就進去了。

除了販售商品外,這家店還混雜了一點展示的功能,有各種與英國、與倫敦相關的巨型樂高像,例如剛進門可以看到的大笨鐘、回到未來的車子、以及各種與哈利波特相關的展品。

看了看價錢,覺得好像沒特別便宜,所以我最後是空手出店門的。中間曾經猶豫要不要買倫敦限定的小人偶,不過還是沒下手就是了。

//

之後我又在附近隨意地晃了一下,看到有趣的店就進去繞個幾圈,終於是把午餐消化得差不多了,那就廢話不多說地往食物邁進。

首先是雞排店。一進門就聞到熟悉的鹹酥雞味,讓人胃口大開,最後失控地點了17.60英鎊,包含一份鹹酥雞、一份地瓜球以及一份炸青菜。

三份炸物的份量比我想像的還要大,店員甚至給了我四支叉子(但是對不起,這全部都是我一個人要吃的)。原本打算帶著他們到河畔找個好地方野餐,但剛拿到手上時香氣撲鼻,忍不住吃了好幾塊。

他們鹹酥雞的醃料偏甜,是我比較不迷的流派,但裹粉厚薄適中,肉也很多汁,所以整體綜合起來我還挺喜歡的。

地瓜球的話是中間有料的那種,和我之前買的瓜瓜園冷凍地瓜球很類似(我甚至懷疑他們應該就是進瓜瓜園的貨來炸的),想吃夜市空心地瓜球應該會大失所望。雖然還是好吃的就是了。

炸蔬菜的話就中規中矩。

總結:買的三樣裡面最推鹹酥雞,但我覺得他們的炸功還買不錯的,所以基本上應該不太有雷,可惜這次沒機會試到雞排。

//

提著香氣誘人的鹹酥雞,我要接著替他尋找絕佳搭檔:珍奶。

中國城雖然有很多家飲料店,但我當初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地就決定要選喝迷克夏,畢竟在台灣有一陣子我還滿喜歡他的(雖然後來覺得他各家分店品質不一,所以有點脫粉)。

在點餐時我也一反平時的選擇障礙,輕輕鬆鬆就決定點平常最愛的鮮奶綠珍珠,無糖少冰。

悶熱的午後手搖飲店生意總是特別好,排隊人潮絡繹不絕,店內的座位也全滿。幸好店家手腳俐落,沒等多久就拿到飲料了。

迫不及待把吸管插上,用了吸了好幾口──好喝到令我震驚。

無論是鮮奶、茶湯底、兩者的比例,或是珍珠的Q度、微微的蜂蜜香,都讓我想到我第一次喝迷客夏的感動。

一口珍奶,一口鹹酥雞,嘴巴油膩膩的,熱量炸彈炸的我好幸福。

對了,我飲料點的是中杯的,原本想說肚子有點飽,不要喝太多。沒想到因為飲料太好喝,沒三兩下就被我喝光光,很後悔當初沒點大杯的。

//

這大概就是我第一天的爆吃紀錄啦!其實想吃的還有很多,無奈胃空間有限,只能留給我最想吃的幾家。但這或許就是旅遊的真諦吧,總得留些遺憾,不是嗎?

[遊記]第一次在機場奔跑成就解鎖

我的倫敦快閃並沒有一個順遂的開始。

前一晚睡前查了查火車時刻表,發現星期六從Den Bosch到Schipol的班次比平常少,原本平日都會開的第一班直達車竟然在假日沒有開。星期六最早的一班要在Utrecht轉車,而抵達機場的時間大概是我班機起飛的兩個小時前。雖然有些麻煩,但兩個小時對不用托運的我大概是綽綽有餘,於是我就放心地入睡了。

繼續閱讀

[遊記]12月的馬斯垂克

更準確來說,是12月17日,我生日那天的馬斯垂克。

一直猶豫生日該做什麼來慶祝,早先(10月)我想著要與當時的約會對象慶祝;分手後覺得要不就自己去吃租屋處附近那家有些高級的日式料理吧,但想想沒賺錢好像不該那麼奢侈……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去馬斯垂克一日遊、逛逛聖誕市集。

原本去年就曾和朋友相約來逛馬斯垂克聖誕市集,但後來不巧的遇上Omicron、荷蘭全面封城,沒聖誕市集可逛,我們的馬斯垂克行也就取消了。這次來馬斯垂克也有點彌補當初的遺憾的意味在吧!

繼續閱讀

[雜記]Gap Half Year

雖然八月才要飛荷蘭,但我早早就離開工作崗位。年底review時便和老闆提起希望二月底離職,最後也如願在2月26日離開這個待了三年多的地方。

算了一下,離職到出發中間隔了快半年的Gap,姑且可以稱做Gap Half Year吧。

大家難免好奇這段期間我都在做些什麼,愛問「有沒有安排什麼旅遊」、「有什麼打算」,但我並沒有什麼規模比較大的計畫,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事,所以總覺得很難回答這些問題,只能籠統地回應說:「唉呀,就做很多事啊。」

雖然沒有經歷任何壯遊、壯闊的計畫,但我還挺喜歡這段Gap的日子,所以就用這篇文章稍微紀錄一下近來日常。

首先是運動習慣的改變。

其實還在職時我也有每天運動的習慣(除非當天加班到太晚),不過畢竟時間有限,大部分都是運動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離職後時間變得很充裕,自然而然也就延長了每日運動時間,現在除了每星期三的休息日之外,每天平均都運動一個小時(有幾天的運動時間更長)。

目前每週六次的運動時間中,有四天是跑步、一天是健身環、一天是核心搭配慢跑或是跳舞。原本我在執行漢森的半馬課表(每週要跑六次,包括一次速度跑、一次節奏跑、一次長跑、三次輕鬆跑),但三月中旬因為訓練過度得了夾脛症(一種跑者常出現的運動傷害)休養了一陣子,終於可以復跑時為了怕再度受傷而調整一下課表,把它改成負擔比較輕、比較適合我的。

調整後的課表如下:速度跑拿掉(因為夾脛症還沒完全好)、節奏跑、長跑保留但減量,輕鬆跑視情形削減與減量。雖然說是減量,但也沒真的很輕鬆就是了,四月的總跑量有到141.4公里(而且四月還曾因養傷而休了一個禮拜)。最近狀況比較好,更是增加訓練規模,這星期一的長跑甚至被拉到了130分鐘……

關於運動的部分先打到這裡好了,要不然這篇就要變成我的跑步訓練紀錄了。

既然提到運動,那就不能不討論一下我的飲食。

離職後錢變少、時間變多,所以吃外食的頻率必須要降低,目前正餐大概有五分之四的比例是自炊,雖然大多煮些簡單的東西而已。到底有沒有因為自炊而省到錢?老實說,我也不確定,但至少有感覺比較健康了點。

零食的量也有減少。在職時很容易發生壓力性進食,壓力大的時候就吃點東西撫慰心靈,加班也會吃東西果腹。現在沒有太大的壓力,理所當然也沒那麼常吃零食,不過我也沒完全戒掉就是了。說到壓力性進食,之前不時還會有壓力性飲酒的情形發生(或是某個比較大的案子結束時,為了慶祝而喝酒),離職後同樣由於壓力減輕不少,也幾乎沒什麼在喝酒了。

日常作息也有改變。

之前上班日的作息大概都是:8:40起床→通勤→9:30-18:30(原則啦,還是會加班的)上班→通勤→19:30-21:00(有時會到21:30)耍廢、運動、洗澡→吃晚餐→做自己的一些事→1:00睡覺(偶爾提早,但更常晚睡,特別是加班日,到2點、2點多才睡都不算少見)。

仔細一看還真是亂七八糟的作息,晚餐時間超晚、也很晚才睡。

現在的作息則是(以有跑步而且沒有跟任何人約見面的日子為範例):7:00起床(有時會賴床)→7:00-10:00刷牙洗臉、跑步(包含前置的動態伸展、移動去公園的時間、後續的靜態伸展)→10:00-10:40洗澡、手洗剛換下來的衣服、吹頭髮→準備早午餐、寫日記(約半小時)、讀荷蘭文(也是半小時)→吃早午餐、餐後耍廢→15:00開始下午的行程,大部分是看書、寫部落格,中間會順便準備晚餐→18:00晚餐、餐後耍廢→20:00開始晚上行程,大部分是畫圖、看書,但由於晚上體力已經快耗盡,所以也會夾雜一些做閒事的時間→23:00睡前耍廢,24:00左右睡覺。

沒有跑步的日子會稍微晚起一點、早上也會多做一些事;長跑日的話則是反過來,提早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起床,不過當天因為比較疲勞,無所事事的時間會大幅增加。

之前原本有午睡時間,但三月有陣子因莫名的原因難以入眠,常常在床上躺了很久卻絲毫沒有進入夢鄉的跡象,所以後來就把午睡砍掉了。

整體來說,我的新作息整個往前挪了一兩個小時,晚餐時間也回復正常,然後運動、洗澡時間從晚上挪到了早上,看起來比較像是個「正常」的作息。

另外,讓我稍微聊一下「早午餐」。我一向是個注重早餐的人,除非假日不幸睡到中午,要不然一定會吃早餐。不過,現在起床要先運動,回家洗完澡、吹完頭髮都快中午了,所以索性把早餐和午餐合在一起吃,一切都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絕對不是因為要節食或是省錢。啊,但我跑步前還是會稍微吃一點點小東西,可能是一小口餅乾之類的(長跑日則是吃威德,也會帶補給品在路上吃,避免能量耗盡)、也會喝一點水;之前覺得沒必要,但自從某次跑完步覺得頭暈後,就再也不敢空腹去運動了。

Gap期間我還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不同於一般日記多在晚上、一天結束時撰寫,我大部分都是在白天運動完、洗完澡後才寫下前一天發生的事。會選擇在白天寫日記,是受到了「晨間日記」這個觀念的影響。晨間日記由佐藤傳提倡,他認為若在晚上寫下日記,很容易受到當天情緒影響,無法真正的反思自己,但若將寫日記的任務延到隔天早晨,前一天激昂的情緒已經比較平復(但也不至於平復到完全忘記前一天的感受),所以寫下的日記亦相對客觀,較能助於成長。

我大概是在三月中開始寫日記,到今天已經連續寫了兩個月,中間好像只斷過一天。對我來說,日記除了幫助我記憶當天重要的事情,也是個和自己對話的好機會,有時候在寫日記的過程中甚至會看到自己不同的樣貌。

寫日記還有另一個好處──保持寫作習慣。雖然平常會打部落格,但畢竟不是每天都會寫,寫部落格時也有較多顧慮,不見得能流暢表達想法;可是日記就自由多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反而寫起來輕鬆,以「維持寫作習慣」來說,寫日記還真的是個理想的選擇。

既然提到了部落格,那接下來就談談創作吧。

其實之前我就偶爾會寫部落格,第一篇以「公開發表」而非「抒發自我心情」為目的的網誌文章是在2015年發布的,當時寫的是第一次去日本玩的遊記。在荷蘭交換初期時,甚至幾乎每天都會更新部落格(後來就只有想到時才更新XD),回台灣後因為各種事情繁忙、我也越來越懶得打文章,更新頻率降低許多,只有一時興起才會撿回這個被遺忘的部落格。

去年因為某些契機,起了定期更新部落格的念頭,試著把晚上撥出半小時左右的時間打文章,但還是覺得太疲累,所以只維持了一陣子就沒繼續。離職後,我又再度興起這個念頭,而且由於心靈少了工作的摧殘,比較有辦法好好打文章,現在大概維持著每兩週更新一次的頻率。除了寫這個部落格記錄心情、遊記外,我還同時開啟了方格子的帳號,專門放閱讀心得。

我已經很久沒認真寫讀書心得了,上次這麼做搞不好是小學的事。寫各種作品的觀賞心得(不管是之前發布過的《強風吹拂》觀賞心得、或是讀書心得)比我想像的還要花時間,必須不斷回翻該部作品、不斷思考,必要時還得上網搜尋資料,但我覺得很值得。這些反芻、消化、重新表達的程序使我更能感受到作品的深度,有些作品第一遍看得懵懵懂懂,但再次吸收卻得以茅塞頓開。又例如,有些體會單在「欣賞作品」時並未出現,可是當我嘗試以自己的語言表達觀賞心得時,卻赫然蹦出來。

除了部落格外,我在這段期間還試著以跑步為主題挑戰了「圖文創作」。不過畢竟是個全新的領域,所以現在還在摸索階段,以緩慢的速度一步一步進行著,目前只完成第一話第一部份以及第二部分的分鏡(第一話只有分上下兩部份而已)……希望能趕快把第一話完成。

當然,已經維持一年多的每日繪圖習慣還是不可少。這項是我在離職前就養成的習慣,並未因為離職而帶來太大改變(也許有增加練習時間?),就不贅述。

最後,Gap期間我的閱讀時間也大幅增加了。

還在職時我就已經有利用通勤時間閱讀的習慣,算起來每天大概會看4、50分鐘的書,不過如果當天工作特別累或是前一天沒睡飽的話可能就會懶得把書拿起來,另外我也下意識避開閱讀太過艱澀耗腦力的書。這個習慣的盲點是假日可能就不會特別找時間閱讀,雖然心裡覺得就算假日也該找時間看看書,但往往一再拖延,等到假日要結束時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讀任何一個字。

而Gap期間我大概每天平均會看三個小時的書(不記入整理書摘、寫讀書心得的時間),其中一小時看英文書、一小時看比較輕鬆的書,另外一小時則讀較為艱澀的書。

沒錯,這段期間最讓我歡欣的是終於有多餘的心力閱讀困難的書籍,例如之前買的《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人工智慧相關法律議題芻議》都是我很有興趣、但卻覺得不想在下班時間也碰觸法律而一直擱置的書,如果沒有這個Gap,我大概永遠找不到機會翻開它們吧。當然,除了法律類書籍外,我也會看看其他領域的書,只要是在圖書館看到、覺得有興趣的就會看,諸如涉及都市規劃的《街道的美學》、與再生醫學相關的《細胞種子[幹細胞和臍帶血的故事]》等。

沉浸在各種領域的知識中,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

我是個很貪心的人,想用各式各樣的事榨乾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我也曾經想過,是否要專注做一件事就好?但我實在難以捨去任何一項,因為每項事物我都太想要了,所以只能過著這樣有點半調子、沒有什麼重點但又充實的生活。

啊,但沒收入還是有點心慌慌,所以其實我也有佛系地在找兼職,投了一些法律相關兼職譯者的職缺。有些沒有回應、有一間不滿意我的試譯,但也有翻譯社通知我試譯通過,目前我還在進行訓練程序(有些翻譯軟體要學習),所以並沒有開始接案,希望之後能順利接到案子。

一點小後記。

開始打這篇文章是在五月初,後來擱置了一陣子。沒想到在這段短短的期間,病毒就在島上快速擴散,大家的生活天翻地覆,原定計畫全部被打亂,我的日常也有些變化,例如沒辦法跑步、作息也稍微調整了一下,但整體而言重心沒有太大改變,所以就不修改文章,還是保留原本打的架構。

希望台灣、世界能早日脫離病毒的陰霾。

[遊記]羊角村Giethoorn

羊角村,一個有著「荷蘭威尼斯」美名的小村,在我的交友圈裡面一直是個評價兩極的景點。有一派人吹捧著羊角村的平靜美麗,說它是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另一派人則批評著羊角村今日的過度商業化,充滿絡繹不絕的觀光客,一點也沒有大家所說的仙氣。也有一些人不巧在天氣不佳的時候造訪羊角村,看不到童話般的羊角村,只能敗興而歸,覺得羊角村「名過其實」。

而我,應該屬於第一派人。

繼續閱讀

[遊記]奧斯威辛集中營

波蘭第二天的行程是Krakow附近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在波蘭待的時間不長,扣除第一天晚上以外只有兩個全天,第三天一大早就要離去,所以當初在安排行程的時候其實很糾結。最初早已決定其中一天要在Krakow這座老城好好逛逛,所以只剩一天可以在周邊景點逛逛。

繼續閱讀

[遊記]馬斯垂克Maastricht→克拉科夫Krakow

旅行日期:2017/4/5(天啊快兩年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稍微收拾一下行李就準備去機場了,總算可以擺脫同房那個荷蘭怪人……話說他竟然還提議要我偷偷跟他入場吃早餐(他有買早餐我沒有),還一直說沒關係他之前也做過,但到時候被抓到有事的不是他,是我啊。總之到最後還是不知道這大哥到底是怎樣,就是個徹底的怪人。(有關怪人事蹟請點閱此篇:[遊記]馬斯垂克Maastricht) 繼續閱讀

[遊記]馬斯垂克Maastricht

離那趟旅程大概也有快一年了。

一直有想要再重拾這個遊記系列的念頭,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今天會突然想要開始寫,大概是因為心中最近「想要出去玩」的想法越發蠢蠢欲動吧。

總之細節部分早就記不太清楚,就憑印象把剩下的寫一寫吧。

上一篇應該是斷在抵達馬斯垂克的那刻。

馬斯垂克車站當時正在整修,剛出車站是無法看清車站的全貌的,得走一段路才能好好拍照。雖說如此,但車站最著名的「階梯狀屋頂」還是看得挺清楚的,據說這種屋頂是德式風格,而就因為馬斯垂克位於荷比德三國交接處,有人會說這城鎮的德國風倒重於荷蘭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