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回到學生生活的迎新週

抵荷約兩個星期後,迎來了學生生活的第一個正式章節:迎新週。

Tilburg University的迎新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各個院校主辦的program introduction,會安排介紹該院校及學程,甚至是校園導覽之類的,理論上是強制參與的,但很多人其實都沒有參加;另一個部分則是所謂的「Top Week」,由一群學生負責規劃,內容以社交為重,很多party,但要付錢,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參與


先從比較無聊的program introduction開始介紹起好了。我的學程(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的program introduction只有兩天,第一天有資訊介紹、同學相見歡、career service。資訊介紹的部分是預錄好的,所以我們其實可以挑自己有空的時候再來看,而同學相見歡和career service則是線上live session。老實說我們都覺得同學相見歡那段沒規劃得很好,有點乾,很多人到一半就下線了。Career service就好一些了。學校職涯中心跟我們介紹了一下學校提供的職涯服務,包括預約時段諮詢、請他們幫忙看履歷和cover letter等等,服務感覺還挺完善的。

繼續閱讀

[雜記]不知道該怎麼說的雜記

總覺得從前幾天開始就有種莫名的低潮感。

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不確定低潮的確切來源,但一直都有種悶悶的感覺,做事也提不起勁來。我猜有點像是burn out吧?

有些事情付出了沒有回報、對擺爛的組員失去耐心、永遠追不上的進度、想親近的人親近不了,好像被困在原地。

然後就產生了「不想努力」的念頭。

想了很多,但,還是找不到答案。

只希望能趕快度過低潮期,趕快好起來。

[留學]初來乍到

打這篇文章時已經是8月底了,距離所謂「初來乍到」已經有三個禮拜,現在已經結束迎新週、正式開學了,原本想說要不要乾脆省略這篇文章,直接跳到迎新週,但總覺得剛來的這幾天很重要,略過不寫似乎哪裡不對勁,於是還是多多少少寫一下了。

值得慶幸的是,我姑且還是有寫晨間日記的習慣(除了迎新週的早晨宿醉太嚴重、無法提筆而暫停外,其他日子早上吃完早餐後幾乎都會寫日記),所以剛來這裡的記憶勉強能被日記喚回。

標題所說的「初來乍到」,指的是從降落史基浦機場(8/10)到迎新週開始前一天(8/22)這段為期兩個星期左右的日子。硬要把這10幾天歸到同個類別其實有點勉強,因為它們並沒有明顯的交集,每天都是零散的度過。總之,我還是試著分享些重要的活動吧。

繼續閱讀

[留學]疫情下的飛行紀錄

大家對於疫情期間搭飛機似乎都有莫名的恐懼,不乏有人穿著整套防護衣、護目鏡登場,但個人覺得如果從台灣起飛、中間沒有轉機(或是像我的班機一樣只有中停,人不需要下飛機),其實不用太恐慌,畢竟從台灣出發的人大部分都很安全,飛機上的危險性或許還遠低於目的國的危險性。

另外,就我個人搭乘KLM從台灣到荷蘭的經驗而言,飛機上還是滿少人的,至少我這區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位子都是空位,和旁邊的人自然有段距離;再加上大家都戴著口罩,也鮮少交談,所以個人感覺滿放心的。

不過這都是我個人意見就是了……大家可以自己決定要採取的防疫措施。

以下進入正題。

登機時間到了後,大家開始魚貫進入機艙,而且因為旅客很少,所以登機的速度也很快。

找到座位後的第一件事當然是狂消毒,我用酒精、酒精擦拭布把自己座位周圍可能會碰到的東西又噴、又擦了一遍,包括座位、窗戶、扶手、螢幕、桌子、安全帶等等。

入座後還沒到起飛時間,所以消毒完後繼續把握這個在台灣最後的短短時光,用手機和家人聯繫著。順便環顧了一下四周,我這節機艙舉目所見幾乎沒有其他旅客,只有在我前面大概七、八排的位置坐了一個人,空到不能再空。

表訂起飛時間是8:15,但也許是乘客全數入座完畢、飛機跑道也有空,我們比預定時間早了一點起飛。

掰掰,台灣。一年後再見了。


繼續閱讀

[留學]啟程

等了那麼長一段時間,終於到我出發的這天了。

以前總覺得希望能趕快出國,但等到出國日屆至,害怕畏縮的心情反而壓過了原先期待的心情。記得上次交換時,雖然有些忐忑,但基本上還是很興奮的,這次卻大相逕庭。

不想離開舒適圈、不想離開家人、不想離開家鄉、害怕開啟新生活。

也許是離職後這段日子太安逸快樂,也或許是這三個月和家人朝夕相處,更讓我感到捨不得。快出國的前幾晚不大容易入眠,想到快離開就覺得難過、難過到快哭。

但這時已經無法踩剎車了,只能繼續衝。


繼續閱讀

[雜記]Gap Half Year

雖然八月才要飛荷蘭,但我早早就離開工作崗位。年底review時便和老闆提起希望二月底離職,最後也如願在2月26日離開這個待了三年多的地方。

算了一下,離職到出發中間隔了快半年的Gap,姑且可以稱做Gap Half Year吧。

大家難免好奇這段期間我都在做些什麼,愛問「有沒有安排什麼旅遊」、「有什麼打算」,但我並沒有什麼規模比較大的計畫,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事,所以總覺得很難回答這些問題,只能籠統地回應說:「唉呀,就做很多事啊。」

雖然沒有經歷任何壯遊、壯闊的計畫,但我還挺喜歡這段Gap的日子,所以就用這篇文章稍微紀錄一下近來日常。

首先是運動習慣的改變。

其實還在職時我也有每天運動的習慣(除非當天加班到太晚),不過畢竟時間有限,大部分都是運動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離職後時間變得很充裕,自然而然也就延長了每日運動時間,現在除了每星期三的休息日之外,每天平均都運動一個小時(有幾天的運動時間更長)。

目前每週六次的運動時間中,有四天是跑步、一天是健身環、一天是核心搭配慢跑或是跳舞。原本我在執行漢森的半馬課表(每週要跑六次,包括一次速度跑、一次節奏跑、一次長跑、三次輕鬆跑),但三月中旬因為訓練過度得了夾脛症(一種跑者常出現的運動傷害)休養了一陣子,終於可以復跑時為了怕再度受傷而調整一下課表,把它改成負擔比較輕、比較適合我的。

調整後的課表如下:速度跑拿掉(因為夾脛症還沒完全好)、節奏跑、長跑保留但減量,輕鬆跑視情形削減與減量。雖然說是減量,但也沒真的很輕鬆就是了,四月的總跑量有到141.4公里(而且四月還曾因養傷而休了一個禮拜)。最近狀況比較好,更是增加訓練規模,這星期一的長跑甚至被拉到了130分鐘……

關於運動的部分先打到這裡好了,要不然這篇就要變成我的跑步訓練紀錄了。

既然提到運動,那就不能不討論一下我的飲食。

離職後錢變少、時間變多,所以吃外食的頻率必須要降低,目前正餐大概有五分之四的比例是自炊,雖然大多煮些簡單的東西而已。到底有沒有因為自炊而省到錢?老實說,我也不確定,但至少有感覺比較健康了點。

零食的量也有減少。在職時很容易發生壓力性進食,壓力大的時候就吃點東西撫慰心靈,加班也會吃東西果腹。現在沒有太大的壓力,理所當然也沒那麼常吃零食,不過我也沒完全戒掉就是了。說到壓力性進食,之前不時還會有壓力性飲酒的情形發生(或是某個比較大的案子結束時,為了慶祝而喝酒),離職後同樣由於壓力減輕不少,也幾乎沒什麼在喝酒了。

日常作息也有改變。

之前上班日的作息大概都是:8:40起床→通勤→9:30-18:30(原則啦,還是會加班的)上班→通勤→19:30-21:00(有時會到21:30)耍廢、運動、洗澡→吃晚餐→做自己的一些事→1:00睡覺(偶爾提早,但更常晚睡,特別是加班日,到2點、2點多才睡都不算少見)。

仔細一看還真是亂七八糟的作息,晚餐時間超晚、也很晚才睡。

現在的作息則是(以有跑步而且沒有跟任何人約見面的日子為範例):7:00起床(有時會賴床)→7:00-10:00刷牙洗臉、跑步(包含前置的動態伸展、移動去公園的時間、後續的靜態伸展)→10:00-10:40洗澡、手洗剛換下來的衣服、吹頭髮→準備早午餐、寫日記(約半小時)、讀荷蘭文(也是半小時)→吃早午餐、餐後耍廢→15:00開始下午的行程,大部分是看書、寫部落格,中間會順便準備晚餐→18:00晚餐、餐後耍廢→20:00開始晚上行程,大部分是畫圖、看書,但由於晚上體力已經快耗盡,所以也會夾雜一些做閒事的時間→23:00睡前耍廢,24:00左右睡覺。

沒有跑步的日子會稍微晚起一點、早上也會多做一些事;長跑日的話則是反過來,提早個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起床,不過當天因為比較疲勞,無所事事的時間會大幅增加。

之前原本有午睡時間,但三月有陣子因莫名的原因難以入眠,常常在床上躺了很久卻絲毫沒有進入夢鄉的跡象,所以後來就把午睡砍掉了。

整體來說,我的新作息整個往前挪了一兩個小時,晚餐時間也回復正常,然後運動、洗澡時間從晚上挪到了早上,看起來比較像是個「正常」的作息。

另外,讓我稍微聊一下「早午餐」。我一向是個注重早餐的人,除非假日不幸睡到中午,要不然一定會吃早餐。不過,現在起床要先運動,回家洗完澡、吹完頭髮都快中午了,所以索性把早餐和午餐合在一起吃,一切都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絕對不是因為要節食或是省錢。啊,但我跑步前還是會稍微吃一點點小東西,可能是一小口餅乾之類的(長跑日則是吃威德,也會帶補給品在路上吃,避免能量耗盡)、也會喝一點水;之前覺得沒必要,但自從某次跑完步覺得頭暈後,就再也不敢空腹去運動了。

Gap期間我還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不同於一般日記多在晚上、一天結束時撰寫,我大部分都是在白天運動完、洗完澡後才寫下前一天發生的事。會選擇在白天寫日記,是受到了「晨間日記」這個觀念的影響。晨間日記由佐藤傳提倡,他認為若在晚上寫下日記,很容易受到當天情緒影響,無法真正的反思自己,但若將寫日記的任務延到隔天早晨,前一天激昂的情緒已經比較平復(但也不至於平復到完全忘記前一天的感受),所以寫下的日記亦相對客觀,較能助於成長。

我大概是在三月中開始寫日記,到今天已經連續寫了兩個月,中間好像只斷過一天。對我來說,日記除了幫助我記憶當天重要的事情,也是個和自己對話的好機會,有時候在寫日記的過程中甚至會看到自己不同的樣貌。

寫日記還有另一個好處──保持寫作習慣。雖然平常會打部落格,但畢竟不是每天都會寫,寫部落格時也有較多顧慮,不見得能流暢表達想法;可是日記就自由多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反而寫起來輕鬆,以「維持寫作習慣」來說,寫日記還真的是個理想的選擇。

既然提到了部落格,那接下來就談談創作吧。

其實之前我就偶爾會寫部落格,第一篇以「公開發表」而非「抒發自我心情」為目的的網誌文章是在2015年發布的,當時寫的是第一次去日本玩的遊記。在荷蘭交換初期時,甚至幾乎每天都會更新部落格(後來就只有想到時才更新XD),回台灣後因為各種事情繁忙、我也越來越懶得打文章,更新頻率降低許多,只有一時興起才會撿回這個被遺忘的部落格。

去年因為某些契機,起了定期更新部落格的念頭,試著把晚上撥出半小時左右的時間打文章,但還是覺得太疲累,所以只維持了一陣子就沒繼續。離職後,我又再度興起這個念頭,而且由於心靈少了工作的摧殘,比較有辦法好好打文章,現在大概維持著每兩週更新一次的頻率。除了寫這個部落格記錄心情、遊記外,我還同時開啟了方格子的帳號,專門放閱讀心得。

我已經很久沒認真寫讀書心得了,上次這麼做搞不好是小學的事。寫各種作品的觀賞心得(不管是之前發布過的《強風吹拂》觀賞心得、或是讀書心得)比我想像的還要花時間,必須不斷回翻該部作品、不斷思考,必要時還得上網搜尋資料,但我覺得很值得。這些反芻、消化、重新表達的程序使我更能感受到作品的深度,有些作品第一遍看得懵懵懂懂,但再次吸收卻得以茅塞頓開。又例如,有些體會單在「欣賞作品」時並未出現,可是當我嘗試以自己的語言表達觀賞心得時,卻赫然蹦出來。

除了部落格外,我在這段期間還試著以跑步為主題挑戰了「圖文創作」。不過畢竟是個全新的領域,所以現在還在摸索階段,以緩慢的速度一步一步進行著,目前只完成第一話第一部份以及第二部分的分鏡(第一話只有分上下兩部份而已)……希望能趕快把第一話完成。

當然,已經維持一年多的每日繪圖習慣還是不可少。這項是我在離職前就養成的習慣,並未因為離職而帶來太大改變(也許有增加練習時間?),就不贅述。

最後,Gap期間我的閱讀時間也大幅增加了。

還在職時我就已經有利用通勤時間閱讀的習慣,算起來每天大概會看4、50分鐘的書,不過如果當天工作特別累或是前一天沒睡飽的話可能就會懶得把書拿起來,另外我也下意識避開閱讀太過艱澀耗腦力的書。這個習慣的盲點是假日可能就不會特別找時間閱讀,雖然心裡覺得就算假日也該找時間看看書,但往往一再拖延,等到假日要結束時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讀任何一個字。

而Gap期間我大概每天平均會看三個小時的書(不記入整理書摘、寫讀書心得的時間),其中一小時看英文書、一小時看比較輕鬆的書,另外一小時則讀較為艱澀的書。

沒錯,這段期間最讓我歡欣的是終於有多餘的心力閱讀困難的書籍,例如之前買的《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人工智慧相關法律議題芻議》都是我很有興趣、但卻覺得不想在下班時間也碰觸法律而一直擱置的書,如果沒有這個Gap,我大概永遠找不到機會翻開它們吧。當然,除了法律類書籍外,我也會看看其他領域的書,只要是在圖書館看到、覺得有興趣的就會看,諸如涉及都市規劃的《街道的美學》、與再生醫學相關的《細胞種子[幹細胞和臍帶血的故事]》等。

沉浸在各種領域的知識中,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

我是個很貪心的人,想用各式各樣的事榨乾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我也曾經想過,是否要專注做一件事就好?但我實在難以捨去任何一項,因為每項事物我都太想要了,所以只能過著這樣有點半調子、沒有什麼重點但又充實的生活。

啊,但沒收入還是有點心慌慌,所以其實我也有佛系地在找兼職,投了一些法律相關兼職譯者的職缺。有些沒有回應、有一間不滿意我的試譯,但也有翻譯社通知我試譯通過,目前我還在進行訓練程序(有些翻譯軟體要學習),所以並沒有開始接案,希望之後能順利接到案子。

一點小後記。

開始打這篇文章是在五月初,後來擱置了一陣子。沒想到在這段短短的期間,病毒就在島上快速擴散,大家的生活天翻地覆,原定計畫全部被打亂,我的日常也有些變化,例如沒辦法跑步、作息也稍微調整了一下,但整體而言重心沒有太大改變,所以就不修改文章,還是保留原本打的架構。

希望台灣、世界能早日脫離病毒的陰霾。

[遊記]羊角村Giethoorn

羊角村,一個有著「荷蘭威尼斯」美名的小村,在我的交友圈裡面一直是個評價兩極的景點。有一派人吹捧著羊角村的平靜美麗,說它是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另一派人則批評著羊角村今日的過度商業化,充滿絡繹不絕的觀光客,一點也沒有大家所說的仙氣。也有一些人不巧在天氣不佳的時候造訪羊角村,看不到童話般的羊角村,只能敗興而歸,覺得羊角村「名過其實」。

而我,應該屬於第一派人。

繼續閱讀

[旅跑臺灣]跑在峽谷中──2020太魯閣峽谷馬拉松

  • 比賽資訊:
    • 賽事名稱:2020太魯閣峽谷馬拉松
    • 組別/報名費/人數上限/關門時間:全馬/NT$1,200/3,000人/7小時;半馬/NT$1,000/5,000人/4小時;12K/NT$900/2,500人/2.5小時;5K/NT8,00/1,500人/1小時
    • 時間:2020/11/07(六)
    • 地點:5K組在太管處服務中心前起跑,其他組別則是在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前往南200公尺處起跑
  • 個人參賽資訊:
    • 參加組別:半程馬拉松(21.0975K)
    • 完跑時間:3:01:32.96
    • 總排名:2657/4959
    • 性別排名:879/1967
    • 分組排名:203/453
    • 花費:台北花蓮來回車票NT$880+兩晚住宿費NT$1,500+郵寄費用NT$77+參賽費用NT$1,000+新城回花蓮火車票NT$37=NT$3,494
    • 成員:我、哥哥、哥哥友人、表妹
    • 三天兩夜

前情提要

這次參賽前還滿忐忑不安的。9月時腳因為不明原因受傷,跑完阿里山後又惡化了些,一開始沒放在心上還是照樣練跑,但沒想到某天練完後隔天真的痛到不行,只好乖乖去給師父喬骨,還被師父勒令不准運動、多多休息。

我就這樣休息了好一陣子,沒練跑、沒健身環、沒跳舞,連走路都盡量減少,直至比賽前兩個禮拜左右才慢慢開始練習,但還沒有完全復原。

總之,這次跑太魯閣可說是極差的負傷狀態,肌肉也欠缺鍛鍊,賽前一再懷疑自己能否順利玩賽。但既然抽中了、車票、住宿也訂好了,也只好硬著頭皮上。反正,如果沒跑完就算了,當作太魯閣到此一遊也是不錯。

繼續閱讀

[動畫]吶,你喜歡跑步嗎──一起享受《強風吹拂》吧

大概在一月無意間點開這部動畫,然後就深深地跌入這個坑,總是逢人就推薦。一直想好好寫一篇文章介紹這部讓我如此沉迷的動畫,但對他的愛太多,多到難以將這股熱情轉化為文字,一拖再拖,總算是等到現在、稍微冷靜了些後才動手敲起鍵盤來。

一些對《強風吹拂》的簡介

以下對《強風吹拂》做些簡單的介紹,無雷,沒看過的人可以放心食用,但內容可能會略為無聊,沒興趣也可以跳過。

繼續閱讀

[交換]荷蘭桌球社團

前言

「在當交換學生的時候要加入當地的社團」一直是我還沒去荷蘭的時候對自己的期許。想要體會道地學生生活的我,覺得要真正融入當地,勢必要和在地群體做連結,而社團就是最簡便產生連結的方式。

不過Groningen的學生社團風氣似乎並不興盛,至少並不像台大那樣百家鳴放,歡迎國際學生加入的社團又更少了。尤其我是第二學期才開始交換,大部分組織都已經定型了,雖然自己心裡大概對幾個社團有興趣,但還是很害怕會不會難以融入,所以頗為糾結到底是不是真的要加入。

記得當時對兩個社團有興趣,一是法學院的study association(不知道該怎麼翻譯比較好,學習社團嗎),Nexus Student Association;另一個則是Groningen學生桌球社團,GSTTV Idéfix

Nexus算是比較學術類型的社團,有提供一些付費家教服務,考前甚至還有販售課堂筆記(我有買過,真的整理得不錯),另外也有組織自己的雜誌(內容當然是法律為主),除此之外更是少不了舉辦各種學術類、非學術類活動。Program Introduction Day(就是我剛到時,法學院辦給新來的國際學生的歡迎活動)時,Nexus有派人來發傳單宣傳,但我最後還是因為成員看起來都太強大而卻步。現在想想其實有點後悔,如果當初厚著臉皮加入,應該可以認識一些有趣的人吧

而其實當初運動類社團我不只有關注過桌球社團。最初也曾想過,在台大打了三年半的桌球,去國外嘗試看看新的運動也不錯。但撇除掉一些我完全沒天分的運動(例如怎麼打都打不過的排球)後,其他運動社團要碼就是資訊太少、要碼就是官網只有荷蘭文,看起來沒什麼國際學生,讓人感到不安。但恰恰好就是桌球社團──官網有英文、資訊充分,隊員合照看起來也有亞洲人,如果真的加入的話看起來不會那麼突兀……冥冥之中,好像一直暗示著我該加入這個社團。

繼續閱讀